中健網訊 冬天來了,天氣越來越冷,天一冷就感覺全身發冷,特別是到了晚上,有的人睡到大半夜,手腳還是暖和不過來,特別是很多女性都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。
唐山市中醫醫院老年病科主任趙立新介紹:臨床上手腳冰涼可以是一個癥狀,但長時間手腳冰涼不僅難受,它又是許多疾病的先兆,所以不可輕視。
手腳冰涼的原因
手腳冰涼,多是由于“末梢循環不好”。由于氣溫低,人體心臟衰弱,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,使得手腳尤其是指尖、腳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環不順暢,導致手腳冰涼。此外身體虛弱,壓力大,精神緊張也很容易手腳冰涼。
中醫認為:“陽虛則外寒”,陽氣主溫,陽氣不足,人們就會感到形寒肢冷,尤其是手足,人體氣血的運行需要陽氣的推動,陽氣虛損時氣血就不能溫煦臟腑和四肢的末端,從而引起手足冰冷。陽虛是一個整體概念,包括心陽虛,脾陽虛,腎陽虛,陽虛體質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怕冷。此外氣血虧虛,使四肢失去濡養也可見手腳冰涼。
還有許多女性,尤其是年輕人,要風度不要溫度,穿的少,致使寒氣侵入體內,寒主凝滯,使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手腳冰涼。
手腳冰涼的危害
長期手腳冰涼可發生如胃病,風濕病,女性月經不調,痛經,閉經甚至不孕。
如何應對手腳冰涼
那么,如何應對手腳冰涼呢?,趙立新主任為我們大家支招:
◆適當運動
動則生陽,加強運動,尤其是肢體的運動,可以利于陽氣的產生,并加快氣血的運行,使身體感到溫暖,手足寒涼消除而熱,所以,冬季人們應適當加強運動即可增強體質,又可改變手足冰涼的狀況。但運動不可過度、過量,否則會適得其反。此外,還要避免久坐或久站,以防身體血液循環不暢。
◆合理飲食
食療法是中醫防治手足冰涼的常用方法,在選擇食物時,可以選用熱量高的溫熱食物,溫熱食物多具有助陽,溫經散寒,活血通絡等作用,如牛羊肉,在燉肉時適量放一些中藥當調料,如肉桂,小茴香,丁香,干姜,花椒等,最有名食療方是當歸生姜羊肉湯,此方具有很好的溫中補血,祛寒止痛的功效,非常適合陽虛體質患者使用。同時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,不要過度減肥,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,以維持體溫。
◆熱水泡腳
睡前用熱水泡手腳,不但可以促進血管末梢的循環,還有幫助睡眠的作用。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再揉搓雙腳,效果會更好。經常用熱水泡腳,水中可加紅花、艾葉、伸筋草、透骨草等效果更佳。趙主任提醒:糖尿病患者、靜脈曲張、下肢血管病變的人群在泡腳時水溫不宜過熱,以防皮膚被燙傷,難以愈合。
◆穴位按摩
可按摩涌泉穴和足三里,可以起到疏通經絡,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,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;也可經常揉搓手腳心,溫暖手腳,改善末端血管的循環狀況。
涌泉穴:在足底第二三趾縫端與足跟連線前1/3凹陷處,搓揉至有熱感為度,再搓揉腳趾,每晚按摩一次即可。
足三里穴:在外膝眼下三寸處,搓揉或拍打足三里穴,每日兩次效果更好,有助于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,同時還能消除疲勞,增強免疫功能。
此外,趙立新主任建議有手足冰涼的患者,可根據專業中醫師的建議,適當選擇服用中成藥進行對癥治療,如腎陽虛型:怕冷多伴有夜尿多、腰膝酸軟,或有水腫等,宜補腎助陽,可選用金匱腎氣丸、右歸丸等;脾陽虛型: 怕冷多伴有四肢困重,乏力,腹脹,腹瀉,面色蒼白,食欲不佳等,宜溫中健脾,可選用理中丸、補中益氣丸等。
關于我們 | 免責聲明 | 版權申明 | 隱私政策 | 推廣服務 | 網站地圖 | 聯系我們 |
本站內容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,它不能代替您的醫生或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。 |
Copyright © 2001-2021 www.soaiydmt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|
中健網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請勿復制及建立鏡像 |